温馨提示

详情描述

朱自清(1898年11月22日—1948年8月12日),原名自华,字佩弦,号秋实,原籍浙江绍兴,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(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),后随父定居扬州。中国近代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

朱自清祖父朱则余,清代进士,做过几年官,但由于时局动荡,仕途并不顺利,之后便回乡办起了教育。父亲朱鸿钧在北京和扬州做事,朱自清则生长在扬州一个旧式读书人的家庭里。

朱自清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,接触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等儒家经典。1916年,他毕业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,同年,考入北京大学预科。1919年,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,朱自清去了上海,任那里的新水土保持所所长。1924年,他发表长诗《毁灭》,之后又陆续发表了许多诗和散文,奠定了他散文家的地位。1925年,他回到北京大学,任教授。1931年,他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。

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:第一时期从1920年到1923年,他登上了文坛,创作了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普通人生活的作品,如《荷塘月色》《背影》等。第二时期从1924年到1927年,他开始接触社会现实,创作了一批批评时弊的作品,如《春》《石钟山记》等。第三时期从1928年到1948年,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时期,写出了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,如《中国文学史》《背影》《荷塘月色》等。

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,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、含蓄婉约、语言优美、情感真挚著称。他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,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。他的作品富有音乐性,节奏感强,读起来朗朗上口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他的散文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。

朱自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,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学者。他的诗歌作品以抒情见长,风格清新、朴素、真挚,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。他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国文学、哲学、教育学等领域,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学术著作。

朱自清一生热爱教育事业,他致力于教学和研究工作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。他关心国家大事,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曾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长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。他在生活中廉洁奉公,为人正直,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。

1948年8月12日,朱自清因病逝世,享年50岁。他的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和怀念。朱自清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研究,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。

总之,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,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。他那清新自然的散文风格,真挚感人的情感表达,以及他的人格魅力,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。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作家,学习他的精神,传承他的文化精髓,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。